“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随着鸡年春节的到来,空气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务工人员返乡过年,饭馆现关门潮;快递小哥回家过年了,包裹堆成山;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田碧芳跨越4746公里,耗时83小时终到家……
然而,如果你不经意看到这样的画面:春运开始后,武警战士武孟杰在北京西站广场执勤,见到久别的父母和弟弟,却只能红着眼圈敬一个无声的军礼;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列车员刘钟,为了将南来北往的旅客送回他们的家,十年如一日地参与春运,今年春节也只能在列车停靠家乡衡阳站的四分钟里与四岁半儿子短暂团聚;四川成都玉林八巷7号院门卫甘宗桃为了看门,19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你有何感受?
也许你没什么感受,因为春节坚守岗位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啊,春节坚守岗位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性质和相关规定,即使能领到三倍工资,又有多少人乐意春节期间上班呢?毕竟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父母、爱人、儿女和朋友,也渴盼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阖家团圆、走亲访友或者举家出游。他们之所以选择默默奉献、执着坚守,从小处说,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大处说却是体现了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汉的戴圣、宋朝的朱熹、近代的梁启超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论述。何谓敬业?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习近平说:“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敬业既是对工作的负责和热爱,又是对岗位的尊重。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生活中不敬业者大有人在。他们不敬业,敬的是权和利,敬的是金钱和美女;他们不敬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撞钟。相比之下,那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的人们理应受到我们的赞美和歌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所以,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只想说:万户度佳节,莫忘坚守人,战士守国门,工人守岗位,干部防山火,都很伟大,都值得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