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红尘
在我珍藏过的物品中,最最珍贵的是一只珍珠海螺杯。这是一只精美的酒杯。看外观,小碗般大小,紫铜为颜色,海螺作杯身;看结构,能工巧匠选择从海螺中部对锯开来,恰到好处地露出海螺尾部的珍珠,又将海螺底部自然生长的三只脚锯齐,刚好平放,其制作工艺,可谓巧夺天工;看内质,硕大的珍珠,天然生成,光洁圆润,晶莹剔透,弈弈生辉。这样可心的物件,你怎么舍得当酒杯使用,忍心当饰品把玩。
这是一只颇有来头的酒杯。追溯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得从我的曾外祖父说起。
那一年,寺前河赵家,前清状元赵文楷的后裔,有两位公子----赵朴初、赵述初到了上学的年龄,赵家急于请有才学的先生来家授馆。赵朴初的父亲赵恩彤,做过县吏,任过塾师,生性敦厚,家中诸事全凭赵母陈氏作主。赵母出身名门,知书达礼,诗词歌赋,很是精通。为了给两位爱子寻找启蒙老师,赵母处处留心。当时县城有一位很有名的士绅,文才甚高,这就是我的曾外祖父——陈晓湖先生。曾外祖父出生书香门第,家里也是一方豪富。平日里经营商铺,理财善贾,闲暇时交游名士,吟风赏月。当年县城西正街有一位叫桃花的女子,在小西门(解放前的红灯区)开了一间茶馆,取名桃花洞。老板娘桃花生得风流灵巧,貌美如花。这桃花女子不仅与状元故里的李姓名人有染,还引得县太爷黄伯度与商会会长章元明的公子争风吃醋。为此,曾外祖父曾做打油诗一首,借以讽刺几位名人骚士,诗曰:
争风吃醋笑黄中(黄忠借指县知事黄中),
不见桃花把洞封(桃花,女子名,茶馆名)。
渔夫问津迷故路(渔夫,商会会长章元明之子自称),
徘徊李下问行踪(李下,双关语,暗指树林冲某李姓名人)。
谁曾想,这首打油诗不胫而走,很快传到赵母的耳中。赵母对曾外祖父的人品学识早有耳闻,从此坚定了聘请曾外祖父上门授馆的决心。曾外祖父见状元家门一再相请,不便推托,便带上自己的长子也就是我的外公,一同前往,与赵氏兄弟同窗受业。后因外公顽劣不改,读了一个月便被曾外祖父打发回家了。就这样,外公做了
大舅于解放前去了台湾。外公家也因多次被抄,珍贵的文物尽被抄去,不知流落何方,唯独这只珍贵的珍珠海螺杯得以幸存。那时候,外婆特别疼爱我,在我懂事时就亲手把这珍贵之物交给我,反复叮嘱我好好保存。我遵从外婆的嘱托,万分珍爱,小心收藏,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闪失,生怕辜负了外婆的一片苦心。改革开放后,在台湾的大舅也有了音讯,几经周折终得回乡探亲。因珍珠海螺杯曾是大舅的至爱,临走时我把它回赠给大舅,算是物归原主了。现在这件珍品存放于大舅在台湾新竹的家中。
一九九0年,赵朴初先生第一次回乡省亲,老外公念及旧日同窗情,拄着拐杖上门求见。因为外公是地主,被人为地挡驾,不得相见。一九九九年,外公撒手人寰,享年九十二岁。外公去后,这段历史便无从查证,好在这只珍贵的珍珠海螺杯颜色依旧,默默地见证着外公与赵朴初先生纯真的友情。
去年,表弟打来电话,远在台湾的大舅与世长辞。念物思人,感慨良多。我想,大舅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传家之宝——珍珠海螺杯完璧归赵,定能含笑于九泉。
(值